我是文玉燕,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打卡:第9天
进度:第90-99页"
"今天阅读的是学本教学建模的主要思路。你教学建模我依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今天,看了学本教学建模的主要思路:系统思考,规律把握,要素提炼,简约表达。建模有了进一步认识。
依据书上的实例,我来反思之前语文上所提出的一个模式:导学,共学,精点,趣习。从教与学的关系上来看,第三步精点需要改动。因为在学生导学,共学,趣习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点播,因此可以把精点改为展学。
如果这样,根据今天我所执教的课例《古诗三首》来反思,课堂上的展学是预设和生成的重要环节,但个读者就有个哈姆雷特,学生展学环节时间上的把握是一个难点,孩子们的思维异常的活跃,是他们脑海当中稀奇丰富的想法,会有很多,如何引导孩子们围绕目标进行思考,这需要长期训练的一个结果。我今天在课服的时候在理解古诗意思这一环节,我又换了一种展现方式,个体接力展学,时间确实快了很多,个体建立的孩子一般都是学习较好的孩子,但是这样时间减少了,我们又如何知道学习交叉的孩子,他们已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这些我目前不能解答的问题还需要实践一遍又一遍的验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打卡:第10天
进度:第99-页"
"读书真的很好!今天读中美教学方式的比较反思,似乎真的同龚院长一同去了一趟美国,看到美国课堂和中国课堂的不一样。两者的不同源于他们背后理念的不同:
中国课堂特别强调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基本技能在中国课堂又被窄化为“考试技能”。所以,中国课堂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认为他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美国教育对学习基础理解不同。他们认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根本不在于概念化的知识体系,而在于一个人的学习兴趣,质疑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和探究的能力等能力体系。美国的中小学只选取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最具有建构和潜移价值的部分,借此让学生从浩瀚的知识漩涡中跳出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
理念,思维的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显性效果,行为方式。有人提出说欧美国人在洗手的时候先倒热水再倒凉水。而中国人洗手的时候一般先倒凉水,再倒热水。口源于两种不同的理念,欧美国人卫生观念优先,因此先倒热水杀菌。而中国人是节约观念优先,先到凉水再用热水掺一下,这样热水就不会浪费。回想我母亲的生活方式确实如此。
此之外在合作式学习当中,我觉得哈奇芬女子学校执行副校长罗瑞斯坦顿博士一个关键非常有效:最有效的学习是建立一个学生团队,这个团队有一定的目标和使命,团队中有爱钻研和爱提问的学生,在质疑和思考中解决问题。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确实同质组合的学生,他们有共同的事情目标,学习的效果也不错。
在项目式学习当中,我觉得一点非常有用:如果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问题探究与合作中培养创新。我所教的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正好是综合性学习,觉得运用项目式的探究非常适合。
在表现性评价这一个环节,让我比较震惊的是:如果你走进美国的课堂,你就会发现这里就是一个培养总统和领袖的地方。孩子们有思想,有创造,会说话敢表达。这一点在学本教学的展学环节可以应用。在展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