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瘦拙愚语文初中语文初一下篇

初中语文与其它科目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横向发展,而不是纵向发展。即,语文学的东西是越来越丰富,而不是越来越深入,走的是量。

所以,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和考点。在新版的《解透教材》中,已经将这些内容梳理出来了。我就先把初一下学期的内容作为例子,罗列一下。

第一单元

阅读:

1.分析记叙类文本中的引用手法及其作用

2.分析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3.调序法翻译文言语句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第二单元

1.分析直接抒情手法及其作用

2.体会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分析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写作:学习抒情

第三单元

1.体会词语“大词小用”的妙处

2.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3.掌握文言文中形容词用作动词的用法

写作:抓住细节

第四单元

1.分析回忆性文章的选材特点

2.理解品味文章标题的妙处

3.文言词语“之”的用法

写作:怎样选材

第五单元

1.分析托物言志手法及其作用

2.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写作:文从字顺

第六单元

1.辨析常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2.分析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3.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

写作:语言简明

你应该能看出很明显的规律,即阅读考点绝大多数都是“分析描写/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虽然种类多,但简单来说,无非就是两种大类:

一、作者写的这是什么东西。

二、作者这么写是为了说明什么。

我当作者好多年了,作者的心情我很理解,绝对不是为了让读者不懂,而是尽可能地让读者懂。就算不能直白地说,也会旁敲侧击,让读者能多少领会。

阅读理解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你懂我了吗?

这就给学习文章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假设你是作者,你想讲清楚某个人、某件事,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要怎么展开,怎么描写细节。简单来说,你就是这篇文章的“演员”,要入戏才能演好。

比如教材中的《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作者张中行是叶圣陶先生多年的同事,感情深厚,亦师亦友。不用看原文,就能知道他写这篇文章就是想通过几件小事,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功绩,他的品德、行为、习惯,还有他对后来者的期盼。

另外就写作的部分,平时喜欢练笔的初中生,每周一两篇的,很少,大多数都是跟着老师的安排走,一个单元一篇练习,每次语文考试来一篇,差不多是10-15篇左右。这样的训练量,是偏少的。

所以,我要提供一个厉害的方法给你,提高写作的训练效率。

这个方法,叫左右互搏。具体操作方式是:

一、写一篇作文(包括考试的在内)。

二、以此作文为阅读理解题的文本素材,仿照试卷的出题方式,出3-5道题。

三、然后按照阅读理解的答题模式,(隔一天)写下你的答案。

四、最后评分,除了自评,还可找同学、老师帮忙评价。

这样自己打自己脸,你就能知道自己的写作方式是否恰当,哪里还有进步的空间。

初一下学期的语文,依然使用《解透教材》。

本学期额外送了一本《初中课内外同步阅读训练》,如有余力,可以作为辅助学习。它包括《课文概要》《考点攻略》《拓展运用》和《答案解析》四部分。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阅读模块:

一、阅读《单元简介》,快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大致内容,圈出重点要求的语文技能。

二、进入《阅读》模块,先看《学习目标》及其《学法指导》,将关键点抄写至笔记本。

三、开始《解透教材预习点》,阅读《助学资料》和《字词积累》,总结并抄写至笔记本。之后,阅读《预习伴读》,稍作了解和准备。

四、开始《解透文本阅读点》,先大声朗读课文遍,按小学的”正字记录法”操作。(注意,这是重点,要与课文形成灵感沟通,非此不可)然后,再尝试在课文上分部分和做段解,再与教辅相比照。最后,阅读《品读与鉴赏》,适当做笔记。

五、进入《解透素养提升点》,先阅读《重点难点》《问题探究》,再尝试做《主题归纳》和《结构图解》,与教辅的做法相比照。最后阅读《写法借鉴》,适当做笔记。

六、进入《解透课后训练点》,尝试做题,阅读,可适当做笔记。(非重点)

七、进入《解透教材补充点》,阅读,适当做笔记。

八、进入《解透阅读拓展点》,尝试在笔记本上做题,对答案(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eng08.com/azyjjg/44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