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
——读《温儒敏谈读书》有感
使用统编教材后的这几年,我们听到频率非常高的一句话就是:“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学生做不完!”这句话出自于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之口。温教授表示: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字,现在是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这意味着什么?毋庸置疑,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今后学生的需要。学生必须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而这一切,都必须从海量的阅读中来。
最近,我认真拜读了《温儒敏谈读书》,感触颇深。语文教学通常讲“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书中告诉我们,当然是“读”。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把孩子的阅读放在首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温教授认为,这是整个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精髓所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这个阶段如果注重阅读,将为学生的一生打好基底,如果学生在这个阶段建立起阅读兴趣,将会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受益一生。作为一个从教十几年的教师,接触过太多的孩子。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但凡爱读书,阅读量大的孩子,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都不会差,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面的拓展,这部分孩子的优势会越来越凸显出来。
温教授在书中说:“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加重要的目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教科书,还是闲书,如果学生没有喜欢上读书,没有学会怎么读书,对未来终身学习的能力都是有所损害的。当年轻人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动起来。要提升国民素质,提升软实力,改变生活风尚,就要提倡读书。”但事实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求我们必须养成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这种习惯,在儿童时期甚至更早,就要开始培养。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家庭,并没有多少父母有自觉甚至热爱阅读的习惯,所以也就谈不上从小去养成孩子的读书习惯。这种现象,农村比城市更突出一些。我们身边的两岁幼儿,会玩手机的很多,有阅读需要的却少之又少。
入学以后,中小学生的读书状况也是不乐观的,年级越高,情况越糟;越是偏远地区,情况越糟。这学期我在高陵区农村学校交流,班上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完整的书。对他们来说,打游戏的乐趣要远超过读一本书。假期布置的必读书目,很多孩子及家长也并没当回事。所以,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在家庭无法助力的情况下,我们就是唯一的引路人。该怎样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成了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该怎么培养呢?关键是要引发“兴趣”。
首先,课堂上可以变课文分析为阅读方法的传授。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少特地去教读书方法,多教精读,其它的方法言之甚少。其实阅读方法除精读外,还有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如跳读,是浏览快速时必须要有的方法之一。使用时可以跳过很多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者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那么精彩的章节。要教会学生阅读一本书的方法,如检索阅读、精读和略读结合。而我们的统编教材就很好地侧重了这一点。每册书中的教学策略单元正是在引导教师,应该交给孩子怎样的阅读方法。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策略用好,这样从小学走到初中,孩子就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阅读方法。
其次,光有方法也不够,还必须付诸实践。实践就是大量的阅读,而不能局限于课文。我们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很多都是兼具人文和审美的文字。但是学生为什么不喜欢,相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的语文课把他们上的无趣了。本来好好的文章,拿来分析、做题,顿时变得面目可憎。因此,我们在学生自选阅读或者自由阅读时,不一定要求“不动笔墨不看书”,更不要去批评“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因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相信“开卷有益。”其实不难发现,很多孩子喜欢读书,但是如果你说要写读后感,他顿时兴趣全无。所以,读书不能太功利。
再次,摒弃功利阅读,提倡自由阅读,才能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我们提倡孩子阅读,绝不仅仅是为考试服务的。要让阅读成为习惯,必须放手让孩子去自由阅读。适当的读点“闲书”也未尝不可。切不可太过急功近利,一切以考试为目的,这样只会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做好引导,把好关,帮孩子分辨哪些是好书,哪些是不适合阅读的书。推荐的范围尽可能大,让所有孩子都能找到兴趣点所在。在班上经常设立图书角,开展读书沙龙,好书推荐等活动,让学生相互影响,会比教师单打独斗效果好得多。这些年从事语文教学,我一直都很注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尽量想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到高段你就会发现,凡是课外阅读量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广,思想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相对高些,成绩自然也不差。
最后还想说的一点是:学语文要多读书,教语文也要多读书。要求学生读经典,我们自己必须能静下心来读书。不只是专业书,更要读好书,读经典的书,读各个领域的书。语文老师不只是“专家”,更要做个“杂家”。我们的爱好,我们的学识,无形当中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所以,如果教师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如何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影响?如何能带出爱阅读的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从自己开始,将读书作为一项终身“修炼”的事情,并带领我们的孩子一起成为爱阅读的人,我想,这才是温教授这本书最想告诉我们的。
教师风采
于亚军:未央区西航三校语文教师。曾荣获“未央区优秀班主任”,“西安市教学能手”,“未央区优秀班集体辅导员”等光荣称号。
-END-
田敏小语研修共同体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