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夜幕下,潺潺流淌的常绿溪边,静谧的大章古村落内,一群孩子的朗朗读书声从一座门额上刻有“义塾”字样的老台门里传出。
7月30日晚,“书香常绿·文化纳凉”星空朗读主题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常绿镇大章村举办,这也是即将举办的常绿“红绿篮”纳凉大会的活动之一。
星空朗读活动的场地是主办方精心挑选的,这幢历史建筑叫“义塾”,也被称为“义聚堂”,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义塾”为义务教育地,足见大章村章氏族人对教育的重视。民国时,这里走出过一位重量级人物叫章乃羹,是闻名全国的国学大师,曾任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教授,建国后出任浙江文史馆馆员。
经年大章村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后,“义塾”已被修缮一新,还原了清末民国初期的教学场景,现在成为很多游客走访、打卡的必经地。
常绿镇党委委员盛亚丹说,在“义塾”里,在星空下,开展“书香常绿·文化纳凉”的读书心得分享活动特别有意义,穿越百年,对话先贤,洗涤心灵。希望从此能在这些孩子们心里,种下“爱上阅读”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希望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新时尚,让“书香常绿”成为常绿的永久的品牌。
据了解,今年,常绿镇将以“红色之路走读”“家校共读共育”“读书心得分享”“文化基因解码”和“慈善助力阅读”等“书香常绿”五个系列活动为载体,坚持党委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坚持线上线下融合,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度高、辐射面广的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公民素养、涵养常绿文脉,高质量推进“书香常绿”和学习型乡镇建设。
表彰亲子伴读家庭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导师,亲子伴读就是很好的方式,共同学习,一同成长,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在常绿,具有浓厚阅读氛围的家庭有很多,通过前期的筛选,在当晚的星空朗读活动现场,表彰了五户亲子伴读优秀家庭代表,他们是章熠伊家庭、李梓杭家庭、章姝沅家庭、章逸豪家庭和章艺楠家庭。
李梓杭的妈妈章静说:“如果你问我,只能培养孩子一个习惯,会选择什么?我会毫不犹豫选择阅读。因为我自己爱看书,深知书籍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会花大量时间陪伴儿子阅读。如今,儿子俨然一位好书者,百科全书、逻辑思维书是他的最爱。”
家家飘书香,处处书声朗。在常绿还有众多的书香家庭,他们藏书、爱书、读书,他们与书为伴,他们从书本中汲取能量。
常绿“书香家庭”代表章飞分享说:“在我们家,阅读的时间和形式是随机的,任何地方都能随手拿到一本书。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时,只要她有兴趣,我立即陪她看书,听她讲讲书中的故事,让她‘显摆’一下,何乐而不为?”
读书心得体会分享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如今在海上,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
小朋友董亲分享了巴金先生散文《繁星》里的选段。她说:“虽然我没有体验过躺在船舱上看星空,但和巴金先生一样,也爱月夜,爱星空,尤其喜欢夏夜的星星。可惜现在的我,还不能像巴金先生一样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但我会好好努力的。”主持人鼓励她多阅读这些精彩篇章,生活里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
活动现场,小朋友们还分享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六月三日夜闻蝉》,宋代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沈从文的《边城》选段,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及他们的阅读体验,言语虽稚嫩,但无不透露着对阅读的无限渴望与憧憬。
当晚活动内容丰富,还有竹笛演奏《共产儿童团歌》,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梦里竹乡》,以及富阳区同心公益团队带来的配乐古诗朗诵。
一个多小时后,活动在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中结束,透过“义塾”老台门的“天井”,歌声传遍这个已被黑夜完全笼罩的小山村,头顶上的繁星已在闪烁,身旁的常绿溪依旧奔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