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拖拉机简史阅读体会

小说的写作风格诙谐、幽默,我几乎没有阅读到过这样的语言风格,因此,在读了大半部分的时候,由于这种笔调,我对小说中想要表达的严肃和值得深思的主题一直没有很直观的感受——很多作品,是会在通篇阅读的时候,把你带到某一种情绪氛围中,比如,忧伤或是温馨等等,而这部作品不是。大约是在小说接近结尾的地方,我才终于进入到了一种思考之中,或者说产生了一些感想。

小说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叙述者“我”接到八十四岁父亲的电话,得知父亲要与三十六岁的乌克兰女子瓦伦蒂娜结婚。这事发生在母亲去世两年之后。于是,“我”和姐姐薇拉就想尽各种办法要阻止这场婚姻,然而最终,父亲还是一意孤行与瓦伦蒂娜结婚了。结婚后,瓦伦蒂娜带着自己的儿子住进了父亲的房子,瓦伦蒂娜不停地向父亲索取金钱,买这买那,供儿子进贵族学校等等,这当中当然遭到了两姐妹的阻挠,后来,瓦伦蒂娜甚至还从身体上和语言上虐待父亲。终于,到了最后,连父亲也忍无可忍,“我”和姐姐最终是通过律师帮助父亲完成了离婚事宜,并将父亲送到了长者公寓。

在这条线索中,作者用及其诙谐的语言,将瓦伦蒂娜为了在英国立足、追求物质富足而作出的种种令人无法忍受的荒诞的行为描绘地淋漓尽致,同时也将一开始父亲对瓦伦蒂娜的着迷程度描绘得让人啼笑皆非。整个故事像一场闹剧。

第二条线索: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因为母亲的遗产分配不均而导致关系僵硬的“我”和姐姐薇拉却因为这出闹剧而关系紧密起来,同时,随着故事的展开,“我”开始了解到了从来不知道的家族秘密—仿佛那是除了“我”之外,家中每个人都知道同时又设法保护的秘密。“我”从父亲和姐姐薇拉那里了解到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以及祖上家族的些许历史和经历;同时,最重要的是,到了最后,终于知道姐姐薇拉是出生在战争时期的战争宝宝,她和母亲、父亲经历了战争期间和集中营生活的苦难,而“我”自己则是出生在和平时代的和平宝宝,不知道他们所经历的。

随着闹剧的结束,随着家族秘密的解开,“我”终于对父亲、母亲、姐姐以及现在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有一段“我”和姐姐薇拉关于“人类精神”的讨论,在读完小说后,不难理解为什么姐妹俩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多么的截然不同,也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瓦伦蒂娜的行为那么的极端。

当一个人因为经历了某种生活,体验到了某种苦难的时候,他对生活的追求就会留下那烙印和痕迹。小说中的母亲、姐姐和瓦伦蒂娜,他们知道物资匮乏意味这什么,他们尝过那种滋味,因此,他们的生活一定是为了如小说中展现的那般,追求物质,极端为利己,而不可能是像一直处于保护中的“我”那样,可以去桀骜不驯,可以去为社会想些什么。所谓的人类精神的高贵和慷慨,是有前提和基础的,是奢侈的。因此,到了最后,即便是对瓦伦蒂娜的感受,我也只能说,不知道该指责什么,也许只剩下无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eng08.com/azyjjg/32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