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读共进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白癜风专家公益援助 http://m.39.net/news/a_5478875.html

读完《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思绪万千,受益匪浅,书中生动鲜活的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述,让人回味,给人启迪。这本书不但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还让我们懂得了如何才能做一位优秀的教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意义。

一、爱是教师教好学生的力量和源泉。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这是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教师,拥有爱心和耐心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的职业就是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当我们面对着不同的孩子不同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任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当你要用心灵去体会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某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它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你会为自己之前的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和少年,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更要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我们在参与学生的活动时,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这样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二、尊重个性发展是教育好学生的良丹妙药。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指引。”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事实上,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是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的。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教师永远的使命。

《给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要借助生活进行教育,用生活化的方式教给育,以及更积极地构建一种有利于情感、道德成长的校园生活。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作为生活的教育,是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本身就是学生最应该接受的教育。一个不懂生活、不爱生活、不会生活的学生,也不可能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生命历程,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尊重教育生活的独立价值,把提高教育生活的质量作为办学的重要使命,让学生成为教育生活真正的主人,并在学习、体验、交往、成长中获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教育脱离生活,必将变成无源之水。

张贵勇说:“很多时候,我们研究孩子还没有孩子研究我们那么透彻。所以,走近童心是我们永远的使命。只有走近孩子的内心,我们才能解开孩子的生命密码;只有多陪伴孩子,我们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只有让教育回归生活,我们才发现,教育原来那么美好。”郑校长说:“具体到实际,教育要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自发的交往,交往的频度和深度;教育要抓住生活中的契机,随时进行教育;教育要学会等待,给予学生良好的期待,而后等待生活的转机;教育要靠自然情感流露,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eng08.com/azyjjg/30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