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胸怀
世间再好的美味,都经不起反复咀嚼。顿顿山珍海味大鱼大肉你肯定会有厌倦的时候。但唯有那些经典书籍,圣贤文章,可以反复咀嚼品味,并且每一次品味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新的领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三国演义,记不清看了多少遍了,有充满好奇恨不得一口气看完的彻夜长读,也有找到经典片段反复翻阅的长吁短叹。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读的感觉和认知都不一样。那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常常会浮现在脑海之中。比如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比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比如夏侯惇的拔矢啖睛,比如长坂坡上张飞大吼三声吓死夏侯杰。比如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叹等等。
今天再来说说曹操,开始对曹操的印象,基本停留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谋略和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自私,以至后来的挟天子而令诸侯的霸道。后来再读三国,竟然因为一首诗,喜欢上了曹操。才知道曹操竟然对书法文学音乐都有很深的修养。以前读到曹操嗜酒临江横槊赋诗这一段,都是一掠而过,直到背诵下来了短歌行,从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是有学识的才子啊,你们令我朝思暮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愿天下豪杰都真心归顺于我)还有观沧海等诗句中,才觉得曹操非常大气,更有爱才如命的宽广胸怀!
那么曹操,真的有这么爱才,有这么大的胸怀吗?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看,确实如此。比如他对关羽,可以说仰慕已久,但关羽是他的敌人、对手,不可能得到他。后来关羽兵败与刘备张飞失散,曹操觉得机会来了,一定要得到关羽。尽管关羽提出了降汉不降曹但有刘备消息即刻离去等苛刻条件,曹操也是很痛快答应了。见面后曹操亲自接风,说素慕云长忠义,今日幸得相见,足慰平生之望。然后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他美髯公,赐他锦袍财宝等,连最心爱的赤兔马也送给了他,以至于到后来关羽得知刘备的消息要离开,曹操说吾欲取信于天下,安肯有负于前言?并劝说手下,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大丈夫也,汝等当效之。亲自追上送金银锦袍相赠,并感慨说恨吾福薄,不得相留。足以见曹操对关羽这个人才的敬重和爱戴。对于被俘后大骂他的张辽,曹操也是亲解其缚,与大将徐晃交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操曰不忍以力并之,当以计招之,可见其爱才之心。长坂坡遇到连杀曹军数十员大将的赵子龙,曹操又心生爱才之心,传令只可生擒,不可杀之,要知道,那时候赵子龙已经跟随刘备多年,杀了曹操数十员大将啊,曹操也是不忍伤之,何况赵子龙不一定能投降他,但曹操也是发自内心的爱才心切,不忍伤之。关羽尚未成名时,华雄连斩数将,众皆失色,关羽要出战,袁绍问其何职?有人说关羽是刘备手下一个弓马手,没有官职,袁术听后怒而喝退,说一个弓马手出战,欺负我手下没有大将吗?给我乱棍打出!何其狂傲?何其目中无人?而曹操却说,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果然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张绣贾诩当初也反叛曹操,并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这可是不共戴天的大仇啊!后来他们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也是不计前嫌的接纳,并给予他们丰厚的封赏和最高的官职!这是多么博大宽广的胸怀啊!君子我用,小人我也用,拥护我者我用,反对我者我也用,只取其所长。这才是做大事者的胸怀!
官渡大战时许攸前来投奔,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爱才之心。可见一斑。
如果说曹操对这些有用之才只是单纯出于利用的目的,那他并不可敬。他对那些已故将领同样如此,确实是个有情有义的真丈夫!华容道脱难之后,操大哭,众谋士不解,曰丞相大难之时,全无惧怯,为何脱难了反而痛哭?操曰我哭郭奉孝耳,奉孝若在,我不至于有此大失!一次路过故地时,曹操又放声大哭,众人不解其故,曹操说,这是爱将典韦战死的地方,然后下马祭拜,祭拜典韦之后,才起祭拜儿子和侄子。这种海纳百川不以出身论英雄,任人唯贤的气魄,使大批如郭嘉、典韦等出身寒门的才子勇士都纷纷投到曹操帐下。
不但爱才,曹操还有宽广的胸怀,古今做大事者,必有大胸怀。没有大胸怀,是难以成大事业的。那么曹操有哪些大胸怀呢?曹操对于和他政见不同坚决反对他不与他同谋的陈宫,也是起身泣而送之厚葬之,并下令送陈宫妻儿老母回许都养老,怠慢这斩!对于写文章大骂曹操祖宗三代的陈琳,也不追究,继续让他做官。曹操曾亲自举荐魏种做了太守,并坚信魏种永远不会背叛他,没想到魏种真的背叛了他,曹操很生气,发誓要抓住他,真的抓住了他,曹操却亲自给他松绑,让他继续做官。反观袁绍,兵败后对于对他提出忠告并预测他必败的田丰,不但不总结经验感谢田丰,反而派人去狱中杀了田丰。田丰临死前感慨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心胸何其狭窄?焉能不败?谁还敢投在他的门下?这种鼠肚鸡肠之人又怎能成大事?
最能体现出曹操博大胸怀的是第31回,曹操率军大破袁绍,取得全胜,所获金宝缎匹,曹操都赏给了军士。然后从战利品中又缴获大量书信,这些书信竟然都是许都以及曹操手下军中诸人与袁绍的暗通之书信,这些人背叛了曹操,与曹操的死敌竟然暗通书信,这可是铁证如山,清除内奸扫清叛徒的绝佳机会啊,随便拿出一封书信就足以杀掉任何一个背叛他的人啊!
手下心腹也对曹操说: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可曹操没有这么做,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意思很明了,说当时袁绍那么强大,连我都不能自保,何况别人?然后下令烧了这些书信,更不再问。不会像有的将领那样,留着这些证据,待功成之后,秋后算账,清理门户!这是何等的大胸怀啊?
曹操还敢于承担责任,承认自己的错误,乌桓之战赢了之后,曹操调查当初谁反对打这场仗,大家都很害怕,以为要秋后算账。结果曹操厚赏了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说:“我这次出征,非常危险,侥幸赢了,还是靠的运气,这不是常有的事。你们的劝谏,是真正的万全之计,所以要赏赐你们,以后不要为提这种意见感到为难。张郃在瓦口关打了败仗,损兵折将。曹操说:胜负乃兵家常事耳,非郃之过!徐晃与关羽战樊城,向曹操请罪。曹操说:此乃天意,非汝等之罪。这些都显示了曹操宽广的胸怀。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最后只有他才能结束半个世纪的混乱纷争局面,一统天下。一个当权者如果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学习曹操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不能听谗而美,因谏而仇!听到说我好话的就高兴,提出异议的就恼怒,只靠强权打压,一人不容,何以容天下?这种强权是绝对不会长久的!
当然,人无完人,曹操也有许多缺点,这很正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俗话说,少不看西游,老不看三国,无非就是怕三国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把人学坏了,但看书的目的,就是学习人家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盯着人家的短处不放,一个处处盯着别人缺点不放的人是不会成大事的,也不会有朋友的。从每个人身上学到哪怕是一点点优点,你会逐渐走向完美,变得善良。从每个人身上你去学一点点奸坏之道,你也会逐渐变成十恶不赦的坏人。看书,不仅仅是看热闹,还有去其糟粕,从书中学习感悟领会那些善良优秀美好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要读书的本意和目的。
责任编辑
马英东作者简介
沙君贤,普兰店安波人,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自由写作者,曾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若干。
编委会
主编:张恩先
组稿/现代诗歌:郭淑萍
旧体诗词/评论:尹成敏
小说:沙君贤
散文:马英东
朗诵监制:孟艳艳
投稿邮箱:z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