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正在来临的死亡,
我将不做任何抵抗。
生活的一切都被集中于
现在的一瞬间。
——列夫托尔斯泰
偶然,被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本书名《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吸引。作者说,看这本书引发思考,可以记录自己日常生活,每周做复盘,打算写系列文。
于是,我对托翁最后的日记产生强烈的好奇,日记里记录了些什么内容?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是82岁的托尔斯泰,在年,也是他在世的最后一年写下的日记,只写到11月份,共篇。记述了每天修改文章、散步、阅读、看无聊的电影、玩牌、睡懒觉、读信、写回信、会客、开心或不开心的情绪等日常。
托翁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这本书选取了他在世最后一年的日常记录,也记述了他最后的离家出走计划。托翁给妻子留下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感谢妻子和他一起度过四十八年的诚实生活。让妻子理解他“为要使自己一辈子的最后几天在孤独和静寂当中过去而隐遁于世外。”的决心。
托翁最后的日记,豆瓣评分8.2。我用两天时间读完,读起来很轻松。读完之后,有心酸,有思考。有人说,“因为托翁和书名被吸引,粗略看来,寻常的日记大抵如此,甚至于人人都可以出一本×××的日记,然而他带给读者的又怎会如此?”
确实,托翁最后的日记呈现出托翁晚年的生活并不如意。文中经常出现“如果明天还活着”,对应第二天“还活着”。尽管这样,还是能从文中看到托翁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言语,带给我思考和启发。
1、不论是谁,凡是进步的人,多少总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不满,这一点颇有趣味。
托翁在一月的日记中写到:
在好天气里散步。
在桌子跟前写信,喝咖啡。
夜里,无事可做。阅读无聊的书。看无聊的电影。无聊。玩牌。
悲哀、忧郁,但心情柔和。想要哭出声来,做祷告。再把《梦》加以修改。不晓得改得好不好,但觉得非改不可。这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什么事都没有做。不断地觉得烦闷。昨天什么也没有写。不断感到羞耻。心里烦闷。
读托翁这些文字,一个多么可爱又孤独的老人出现。他也会如平常人一样无聊,也会搁笔不想写字。读这些文字,让我感到很亲切。
2、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但还活着,真是值得感谢。
托翁说,如果必须想到未来的话,就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的想到死亡。托翁非常清楚地感到从夜里开始,身体就很不好,焦躁、咳嗽,不能安眠。
托翁在每篇日记都会写一句话:
可以写下来的是——
我讨厌活下去,因为生活就是恶。生活之所以恶,乃是因为我们人类过着不好的生活方式。倘若我们人类过着好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就会变好,我也就不会讨厌活下去了吧。
托翁还活着,但健康不好。这让我想到老爸曾经对我和哥姐说过,“我这一辈人,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的朋友们都走了。”
我问老爸:“觉得孤单吗?”
老爸说:“不孤单,生死有命。”
老爸今年93岁,饮食起居很规律,身体很健康,每天还能在电脑前用手写笔写字。的确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老爸生活的更好。
3、理解自己的渺小,是件多么好的事情啊。
托翁说,自己是数十亿人当中的一个,数百千万亿动物当中的一只,跟天狼星及其他相比较,自己的住所真等于沙粒;跟数百千万亿世纪相比较,自己的生存时间,真等于一瞬——能够这样想,那就很好。唯一的意义,就是:你是个劳动者。被指定的工作写在你的理性和灵魂当中。
要记下来的是——
在对旁人生气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这是否因为自己不好。在对动物生气的时候,十之八九首先是因为自己的心中有不好之处。在对物品生气的时候,因为一切都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要知道应该很仔细地察看自己。
能够不断自我反省,这是我读到这段话的同时在脑海中闪现的一个正念。无论是面对大千世界还是面对内心小宇宙,都要坦然接受自己的渺小,理解自己的所言所行。
4、人类每月都得像月亮般地生活,走到能够看见自己的地方去。
托翁在五月的日记中写到,还活着。人生乃是灵魂和肉体的斗争。这样去理解人生的时候,自杀就变成了不可能,不必要,没有意义。幸福只有在生活当中才会有。我找寻幸福,为要获得幸福;为什么要抛弃人生呢?我找寻菌子。菌子只有在树林中才有。要找寻菌子,为什么要走到树林外边去呢?
我相信每个人看到这段话,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经常会有人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似乎那些选择主动离世的人,已经生无可恋,找不到人生方向,才会选择终结生命,寻求解脱。但其实,内心的光明从来不是由别人去照亮,只有自己能够照亮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5、所谓爱,就是在一切现象中去认识自己。
托翁的日记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还活着。但身体很坏。”看得出来,晚年的托翁每天都在感受身体变化带给自己的心情变化。托翁对死亡的接近,是怀着欣喜之情,没有不愉快的情感,甚至在酝酿一种高兴的心情。
托翁说,生活中有着“看不见的力量”。人生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要做妨碍自由的事情。因此,一切人生问题,都是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并抗拒那妨碍人生的事物。在我的内心,存在着一切生命的本源。我之所以知道这件事,并非由于我研究过这个世界,而是由于我感到了这世界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依托。
托翁的散步不仅是身体上的运动,还有对生活的思考,能清醒的认知自己也包容他人。他说,所有的人都时常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对任何人加以否定。他认为对于女性,做母亲绝不是最高天职。最愚蠢的人,乃是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
最后的思考:
托翁在晚年临终前依然每天祷告、反省、阅读、写作、修改稿件、思考。只要还活着,就得写,两天不写作就会懊悔。他说,人生的意义只是存在于现在。应该完全避免关心未来或加以考虑。他会劝人们在言语上不要跟人谈及别人难于理解的事物。称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未成年的孩子是利己的生活,而有理性的成年人都会考虑家庭生活,并非完全的利己生活。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中真实呈现托翁如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被疾病折磨也会心情颓废,也会感到无聊,也会睡懒觉。但托翁对待生活的态度令人钦佩、他生活中的矛盾通过思考变得通透,值得学习,不愧是一代文豪。
文/玉筝
玉筝:无戒学堂优秀学员,自媒体多平台原创作者,在文字的排列组合中,安顿自己。
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托尔斯泰对自己生命最后的观察记述了他人生最后一篇文字果麦出品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24.9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