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只是在学校,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家庭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环境之一,家长对课外阅读是否有正确地认识和指导,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要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志趣,最好的途径和方法之一就是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共读活动。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居多,占总学生数的50%。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忙于务工,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对课外阅读更是没有引起重视。笔者曾做过一个课外阅读问卷调查,从家长的阅读习惯及每月阅读量看,家长有经常阅读习惯的仅占18%,从不阅读和读不完一本的占44%,能进行亲子阅读的比例仅9%。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开展了各项亲子阅读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调动家长和孩子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认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所谓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的阅读过程。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根据了解,班上孩子一些家庭的家长或因本身文化素质不高,或因认识有误区,不重视自身的学习,对课外阅读也不够重视,甚至觉得孩子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还有一些家庭有多个孩子,家庭经济并不是很充裕,没有太多的钱用来买课外书籍。部分家长意识也存在偏差,他们认为的课外书“应该”是作文书、教材辅导书等。家长们这样的心态,当然就不能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条件了。为此,笔者首先利用家长会将课孩子外阅读的现状、意义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求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阅读,不只是在学校,更多的是在家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家庭里还要有书可读。每次去家访时笔者都会询问孩子的阅读时间,去看看孩子的房间和家里的书,建议家长在家中选一个光线充足的房间或角落,放置一张书桌,准备一个小书架。告诉家长“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家中的书随手可得,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慢慢爱上阅读。
2制定共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可见,每天都能和妈妈一起阅读,在孩子眼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是共读不是一天两天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起到作用。要有相对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从而才会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有些家长埋怨上班太忙没有空,但是只要家长认为把孩子培养成自觉的、独立的阅读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时间总能挤出来的。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说:“假如每天你能有15分钟阅读的时间,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到它的效果。”为了让家长和孩子养成共同阅读的习惯。笔者结合学校开展的“共同陪伴,为爱阅读21天”活动,制定了亲子阅读计划,让每位孩子和家长每天坚持15-30分钟的亲子阅读,每天“打卡”——在我校专门印发的“阅读记录卡”中填写当天阅读的书籍和时间,并让家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