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书籍推荐
RECOMMEND
推荐指数: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推荐语:生如夏花之璀璨,死如秋叶之静美。
《死亡如此多情》读后感
《死亡如此多情》是一部由百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的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它用叙事医学的手法描述了医者亲身经历的临终故事,还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生死现场,让人看到面对死亡时的“百态”即人生百态,虽各不相同,却都显示了对生命、亲情的眷念。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认真想过死,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觉得自己离死还很远;二是因为害怕而不敢正视死;三是虽然想过但没有想明白。等到生了重病,真切感受到死亡临近时,才惊慌失措,仓惶应对,怨天尤人,痛苦万分。
从某种程度上讲,也许只有疾病才会引发我们对生与死的思考,中国自古避讳谈论死亡,但只有了解疾病、参悟生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我们每个人总有一天要面临死亡,如果把死想透想明白了,活着的时候就多了一份自由和洒脱。而当死亡来临时,则能坦然、从容和淡定,“生如夏花之璀璨,死如秋叶之静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从某种意义来说,《死亡如此多情》正是一本能让我们把死想明白的书。
创泰公司:王夏
02
书籍推荐
RECOMMEND
推荐指数:
作者:老舍
推荐语:值得每一代中国人阅读的文学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珍藏的民族记忆。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四世同堂》读后感
终于拜读了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书本描述了北京沦陷后的人间百态,一个胡同的兴亡发展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面对侵略种种反应的缩影。有人为利投敌,有人舍身杀敌,有人心怀理想,有人一心为利。活灵活现的人物塑造,得益于老舍先生生动的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把握。书中的灵魂人物祁瑞宣,北京沦陷后,在屈辱与磨难下坚守本心,最终走上地下抗争的道路;钱先生被日本人迫害到家破人亡,顽强抗争;还有大赤包、冠晓荷以及蓝东阳,一个个争名逐利,全无善良可言。战争使人民备受摧残,更能洞悉人性,更能显出不忘初心坚持抗战的可贵。
从书中看到众生,一个人不能经历百态人生,但是可以从书中去感受去学习,这正是读书的意义。
晟斯生物:王珍
03
书籍推荐
RECOMMEND
推荐指数:
作者:胡适
推荐语: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重要。生活的“为什么”,就是生活的意思。
《容忍与自由》读后感
胡适是我最喜欢的近代中国思想家,没有之一。
“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往往都会是有一种信仰或者说有神论,那我们就要用容忍的态度来报答社会对自己的容忍,若社会没有这点容忍的气度,我们也绝对不能享受几十年的大胆怀疑的自由。”
赠与青年毕业生的三句话:“第一,离开大学后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的问题在身边。只要有了问题就不会懒惰,就会继续有知识上的长进;第二,进入社会后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外的兴趣,这样生活可以更有趣和快乐。好比英国的哲学家思想家斯宾塞其实本职工作是个测量工程师,业余工作才是思想家;第三,你总要有一点信心。我们现在生存的这个年头,看见的、听见的往往都是可以叫人悲观和失望的——有时候竟然可以让人伤心,让人发疯。”
“二三十年来关于治学的方法文章里,有两句算是一种简单扼要的话,那句话就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假设是人人都可以提的,但是不要忘记了小心的求证。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
这些文字都实在太经典,犹如他温存如玉的品性一般,你能感受的到文字的温度,即便是放到现在依然受益匪浅。中国最不缺的是极端的人物,最缺的是胡适这种温和而坚定,自由而悲悯的力量。
总之,一百年前的全民偶像是要优于一百年之后。
创泰公司:李晨辉
感谢以上三位伙伴为大家推荐的经典作品以及分享读后感,请于4月30号到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8号楼二楼行政人力处找小编领取神秘礼物一份??!!!
特别策划
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
编辑
王婷婷校对
王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