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常态课与公开课的思考

读书心得

常态课与公开课的思考

村上春树说过:总之,岁月漫长,然而

一切值得等待。

即使这世界有很多痛苦和委屈,

也不要忘记抱着一颗热爱的心,努力前行。

新学期了,为了促进教学教研的发展,我们就会听各种课,有公开课、展示课、随堂常态课,在评课中反思,与其说是评课不如说是在评自己更为贴切。

最近我在纠结常态课和公开课到底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有这些不同?我觉得优秀的公开课就应该等同于高效的常态课。看多了名师的课,百家争鸣,往往你更容易迷失自己,所以语文要回归朴素,语文教师要回归本真,修炼自己,上好属于自己的每一节高效的常态课。

最近在看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这本书语言就很自然朴素,好像平常话家常,就是朴素的真心话,深深吸引了我。恰巧书中就有几章节对公开课有阐述,“一节完美得像艺术品一样得公开课,不是一节好课。因为,它离一线教师太远。一节真实的好课,应该是有缺点的,乃至于有硬伤。公开课。因为缺点而可爱。”说到这里,我要感谢那些把课堂展现给我学习的老师们。

张祖庆老师追求本真自我,在迷茫、困顿中认识了自我。《辞去公职,开启全新的后半生》的确需要对生命的阅历和勇气。他用学者李海林先生对“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图)诠释一位教师要走过的三个阶段——职初、骨干、卓越。

“在职初教师向骨于教师挺进的过程当中,好多老师一直在积累经验,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不能够再往前走了,他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用策略去改造自己的行动。那么,我们要深入追问的是,为什么很多教师止步于骨干,成为不了卓越呢?一个骨干教师,要想成为卓越教师,究竟哪些坎他是必须要迈过去的?我想有这样三个关键词,也许可以回应这个问题。第一,方向。第二,能量。第三,专注。如果方向错了,一个老师再优秀,都无法抵达远方。”

这段话真的非常有深意,卓越的教师只属于极少数,但多数老师还走在骨干教师的路上。钻研教学,只因教书育人,钻研教学,只因更轻松地教书育人,钻研教学只因找准自我,寻得教师的幸福感。努力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就是在修炼自己。

胡容:深圳市东昌小学语文教师

世界这么大,

能遇见你,真好!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eng08.com/asczyj/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