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教学需要勇气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义无反顾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立德、树人。作为教师,面对AI时代的到来,面对全球教育的激烈竞争,面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网络授课,教师如何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如何当好教师,成为真正的大先生呢?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在积极向前而行,构筑了自己丰富灿烂的外部景观。那么,教师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撰写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回答了这个问题。帕尔默认为,鼓舞着教师们勇敢前行的是教学勇气,一种发自教师内心的自我动力,是一种源于心灵的力量,鼓励教师们从事教学这项工作,为学习者点亮心灯,为人类传承文明。阅读需要坚持《教学勇气》是一本关于教师自我认知的教学著作。西南交通大学地学学院郭永春老师在阅读十几遍之后,认为《教学勇气》是所有教师关于教学的“最大公约数”,说出了从事教学活动教师的心声。年寒假期间,郭永春老师鼓起勇气,在西南交通大学地学学院组织了《教学勇气》线上共读活动,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大家建议开学后,共读活动能从线上转为线下,形成可持续的教学交流活动。年春季学期开学后,在地学学院张玉春副院长的支持下,学院各个专业的教师以及学院学科学术办公室、教育教学办公室等管理部门成立了“地学GSEE教学交流小组”,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之后,在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和高教研究院的指导下,教务处教学设计师团队发起并组织了全校范围内的共读《教学勇气》活动。《教学勇气》共分9个部分,共读活动按照书的章节,每周阅读一个章节,持续了9周,安排在每周四晚上19:00—20:00。活动由领读者、特邀嘉宾和主持人组织,有思想解读、佳句欣赏、原文共读、心得体会、话题讨论等多种形式。每次共读活动,线下线上参会的教师大约有10—20人,涉及西南交通大学大多数学院的教师,有文科的教师、理工科的教师,有已经退休的教师,也有刚入职几年的年轻教师,还有校外教师参与。每次共读活动,建筑与设计学院韩效老师不管工作多忙,都会制作出精美的宣传海报;宋爱玲老师在共读之前,就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