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阅读的六种方法
教育强国
★★★★★
读书需要方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提出读书六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此基础上,我也总结了阅读的6个重要方法。
一、目标导向,制定一个系统的读书计划
为自己制定一个系统的读书计划,是读书的第一步。分析自己的阅读史,审视自己读过的书籍,研究自己的阅读结构是否合理。可根据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和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浪漫—精确—综合”的阅读规律,制定一个针对自身的相对完整的阅读计划,可以利用计划读一些基础经典,弥补一些缺少的知识结构,计划可以具体到月或周,定期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每年总结调整一次。
读书计划是很重要的,比如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可选择幼儿阅读种的书目带着孩子一本本地读,这就是一个计划。如果孩子上小学,同样可以做个读书计划。如果是一位成年人,也可以为自己做一个阅读计划。一个月有一个月的计划,一年有一年的计划。就拿我来说,我每天读一本儿童文学,并写下我的心得体会,发表在我的微博和头条上,主题叫“朱永新童书过眼录”,最近还有出版社想出版我的童书过眼录,要把我的阅读经验分享给大家。近些年来,我还通读了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们的著作,一边读一边写读书笔记,正如与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在一起对话。同时,每年针对我自己的工作,包括作为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都会选择一些书,有计划地去读,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二、针对问题,结合实际需要读书
阅读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适当的“急用先学”。
我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期间,全国人大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讨论通过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一般在接到会议通知后,我都要用较多的时间去阅读相应的专业文献,熟悉该项法律的背景与重点,从而能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切中要害。
后来我写了一本万字的书,叫《我在人大这五年》,把我在人大会议上每次的讲话、每次的观察、每一天的会议原生态记录下来,收录进去。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每年要围绕一个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每年围绕这个教育问题进行相关阅读,也是我的阅读必修课之一。比如今年我们研究道德教育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为此,我们需要阅读大量这方面的书籍,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来阅读。我就系统阅读涂尔干的《道德教育》、平克的《白板》等著作。
三、学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是需要思考的。《论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我觉得就是写作。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是汲取;那么写作是一种思考,是表达。学习与思考结合,阅读才能够更有成效。
我曾经讲过,阅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行,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真正的思考是从写作开始的,而写作对于巩固阅读的成果非常有益。
古人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就是认为阅读时进行认真的圈点、批注、记录,对于提高阅读效果具有特别的意义。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采取知性阅读的方法,与书中的观点深度对话,把握其要义精髓。可以通过摘抄、思维导图等方法。
四、有详有略,浏览和精读相结合
的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精读,所以结合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研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书来读,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读。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内容,要采取浏览与精读的不同方法。比如我有时候一天看完三本书,而且这三本书并不全是粗读的,有些读得是比较深入的,也并不是一本书里所有的篇章都精读,就是根据我的研究、写作需要来进行阅读。
有些有难度的书,一开始选择精读,可能很难进行下去,那就先粗读一遍,过后有了合适的时机再精读,效果就会好很多,也不会妨碍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五、注重积累,成为某个领域的小专家
这点也很重要。它说的是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阅读领域、阅读特点,这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实,我一直认为,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