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体
会
///
4/
临沂金盾小学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浸润书香,共同成长
——亲子共读体会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由于工作原因,平时对孩子关心的很少,但是自从学校发出亲子共读倡议以来,我发觉我也能挤出时间和女儿一起读书,在充满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和孩子一起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以下是我对亲子共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地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等。
二、不易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地去管它。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三、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来说,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
四、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让我欣慰的是女儿小的时候,我们就注重了培养她的阅读能力,我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就给她买了《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伊索寓言》《唐诗故事》等音乐和朗诵磁带,每天在她睡觉前听上半个小时这些故事,天长日久,她能脱口而出地运用几则成语,让我们大感意外。女儿上学后,我们给她买了《成语故事》《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少儿百问百答》等儿童书籍,让她阅读,还经常带她去图书馆,让她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拓宽视野。这对孩子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很有好处。
六年级7班徐安吉家长
拿起书,和你一起读
——亲子共读体会
“一杯茶、一本书、一片阳光、一个身影”享受读书时光。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电子产品的普及,现在实体书本的阅读量越来越少。即便需要查找资料也是有目的性的翻找,很少静下心来,拿起一本书慢慢品读。
说实话,我现在有时看看电子书,听听书,听到优美的句子也会停下来想象一下美丽的画面。4月份的读书节,和儿子一起读书。拿起书本,用手触摸着那一行行文字,露出来的文字,犹如跳出河面的鱼儿欢快而兴奋。多年不曾拿起书本的自己,心情喜悦而激动。
看着孩子读书的样子,使我想到了我儿时的模样。父母一遍遍的催促着去学习、读书,那时的自己总是感觉学习就像是一项任务,而这个任务还不是自己的。总想着抓紧完成父母和老师布置的任务,好去玩。现在,角色转换了,看着现在读书的孩子,和昔日如自己父母般催促孩子的自己,我沉默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因经过始知难”,由读书我想到了孩子的学习。有人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嘴上说努力的人很多,真正把努力坚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因果报应真的是恒久存在的真理,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我把看过的一段很有感触的话送给我的儿子和正在努力学习的孩子们:“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如果你想要未来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想要未来有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今天的努力,就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六年级七班汪子涵家长
审核:贺方秀姚宗宣
编辑:刘璐(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