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雀斑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3/9351501.html诗人卞之琳在《断章》中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人站在不同的地方,角度不同、视野不同,形成的格局也不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就需要站在课程的高度审视语文,审视整本书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度,应该就是语文课程的理想高度。“整本书阅读教学”由来已久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实际上早在年的《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就曾做过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叶圣陶先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通过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即“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新世纪初,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地位在语文课程中重新获得认可,但是现实中的教学处境却非常尴尬,常常因为课时紧张、学业压力大、评价困难等原因而被忽视或者挤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呈现,并且贯穿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这充分说明了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做出了底线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国家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在必修教材中选择了《乡土中国》《红楼梦》作为学习内容。至此,从课标、教材到课堂教学都有了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习目标、教学建议、学习指导、质量标准等具体要求,整本书阅读教学才真正得以落实。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通过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课标》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前提基础教育阶段,在国家制定的课程方案的大框架下,课程标准就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纲领文件。课程标准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制定每个学段应该达到的课程目标;第二,明确指出在每个阶段,教师应该选择哪些需要学习的内容;第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引导教师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第四,各级各类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简而言之,课程标准是从教育目的到课堂教学目标中间的一个枢纽,“教育目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因为有了课程标准,就建立了一个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师要学会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软着陆”。《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学习是以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获得综合发展。例如,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这个任务群中,《课标》给出的五个教学提示就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作品选择上是课标指导下的师生共同商定选择,课时安排上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方式上做到共同基础与个性阅读指导相结合,阅读方法上做到精读与略读、浏览相结合,教学内容上做到整体与专题相结合。同时,《课标》也指出,必修课重在建构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和方法,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则是重在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读整本书。除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外,其他任务群也是通过阅读文本来完成语文学习的,如必修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选择性必修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选修的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等等,都是建立在广泛而深入阅读基础之上的。可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深入学习、研读。课程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1.科学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设计。《课标》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教学设计是面对全体学生,同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