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广西盆景第一村rdquo

北京湿疹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9133613.html

平南县大鹏镇高坪村全村人口多人,有盆景园80多个,种植总面积亩,约人从事盆景产业。

这里还是中国珍珠罗汉松繁育基地之一。

春节前夕,在南宁市迎春花市上,一个偏远山村的展位特别热闹,展销的盆景格外抢手,9天展销期销售额超过10万元。

这个山村叫高坪村,地处平南“县尾”的大鹏镇,世代穷得丁当响,以前名不见经传。进入本世纪,高坪村迅速崛起为“广西盆景第一村”,跻身全国行业龙头地位,小盆景通过掌媒网媒及现代物流畅销大江南北,全村人迅速脱贫摘帽奔小康。

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自治区主席陈武率队检查指导北京世园会“广西日”筹备工作时,要求积极总结高坪村发展花卉盆景产业的典型经验。

年1月,广西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高坪村“广西盆景第一村”称号。如今,这7个大字刻在一块巨石上,矗立在进村路口。

高坪村背靠大瑶山南麓的北帝山。这“大靠山”自然景观有如张家界,登高四望,无处不像天然大盆景。

上世纪后期,高坪村不时会有外地人开车进来,对村里人当作柴火的枯木乱根很感兴趣,特别把那些带着绿叶还活着的奇木怪根买走。

这些“柴火”居然这样值钱?尝到甜头的村民自然舍不得再烧,而是留下来、养起来,等着下一拨外地人来找这些宝贝。

高坪村盆景的经营理念、制作技术、从业人数、盆景园数量、种植面积以及营业额占村中经济的比例等,都在广西同行中遥遥领先。

年,村民涂世永开始在房前屋后栽培异木奇根,小打小闹卖给广东人,算是村里第一个做盆景生意的开路人。后来,县城来了个叫吴炳希的老师,是摆弄盆景的行家里手,在村里租地育苗“种怪树”,一些村民因此也学到了盆景培育的技艺。村民逐渐懂得,那些奇形怪状、浇水培土仍能生长的树干根瘤,盆景行话叫“桩材”,盆景玩家很喜欢买去续养造型,不用花太多功夫就身价暴增。

年,经吴炳希指点,村里的年轻小伙林少君、林剑锋把桩材拉到广东销售,每次总是当天就被抢购一空,跑一趟挣几万元不在话下。

村里人明白了:盆景生意赚大钱!于是,销售地从广东南海扩展到东莞等地多个花木市场;货源地也由平南扩展到全广西,再从广西扩展到云南、贵州等省份,进而扩展到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东盟国家。

高坪人知道要留住珍贵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便不再从山上采集桩材,产销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生产环节从购买桩材续养造型转变为培育“坯苗”定向设计,销售环节从盆景实物长途运销转变为图片视频网上销售。

多户人家的高坪村,现有多户经营盆景,并在外地建了30多个盆景场,50多人常年在广东制作和销售盆景,还有50多人经常往返越南、缅甸、泰国、老挝等国,从事盆景桩材跨国交易。年高坪村盆景销售收入多万元,人均销售收入1.5万元。

年,高坪村盆景销售收入多万元,人均收入约1.5万元,带动全镇名贫困户通过盆景产业就业实现脱贫。

盆景产业不仅富了高坪村,还带动了周边村子的发展,大鹏镇长发种养合作社法人代表张永便是返乡创业的“90后”致富带头人。

张永在景华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创建景华盆景园,以制小盆景的珍罗为主,基地面积亩,吸纳20户村民入股,为本村贫困户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每年培训40余名学徒。

通过网络展示、网上竞拍、“四通一达”物流网络,对盆景进行“线上+线下”统一销售,拓宽盆景的销售渠道,把盆景产业打造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

目前盆景园里有7万多株盆景在培育养护,聘请了7-8名贫困户,主要负责盆景的日常养护、制作加工、包装等工作,工人在长期的养护学习后还能晋升为工艺师傅,身价水涨船高。

一株好的桩材在技工师傅的巧手里,经过长时间的培育造型后往往能身价倍增。

工人正在包装一株造型独特的盆景,“这一株盆景经过24年的养护培育,成交价为1.3万元,买家是广东的一位老板,现在我们在抖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eng08.com/aytzyj/31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