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缩地千里

▲《同沐共荣》

一、盆景内含及起源

“缩地千里”、“缩龙成寸”。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划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将所用素材培植于各种深浅长度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倣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划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划”和“无声的诗”,随著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

▲《跌宕雄风》

从某种概念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所谓美学,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所谓文学,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划意,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准;所谓科学,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合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合优美姿态。

盆景不同于盆栽。盆栽仅仅是一种栽培方式,在盆钵中栽植树木花草,未经艺术加工。而盆景则是栽培技术与造型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同时,盆景中的树木山石必须与盆钵、几架相配合,互相协调衬托,才能构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艺术。

▲《龟鹤同寿》

盆景起源于约多年前的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它的产生是受到大自然启发的结果:生长于高山岩缝中或悬挂于峭壁上的树木,终生低矮而扭曲。中国人在瓦盆、陶盆和木桶中栽培树木,将天然情景移入咫尺盆中,后来这种艺术又被日本人接受和发展。日本有关树桩盆景的纪录,最早见于高阶隆兼所划的《春日权现验记》()。从美学观点看,日本人在盆栽方面欣赏的是:枝乾老态龙钟,上部根条露出土外,显得饱经风霜;这被视为体现了万物无常的哲学概念。

▲《凌霄》

经过历史的积淀,盆景艺术目前形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别。树木盆景以木本植物为主要素材,是活的生命体,其制作技术较为复杂,大致有挖掘、种植、整形、攀扎、修剪、上盆、养护等步骤。艺术上则要求具有老乾枝,清奇古雅,生机勃勃,意韵深远的效果。山水盆景则以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为无生命物质,其制作技术要求侧重于艺术境界,不论是层峦叠蟑,还是波光岛影,应能表现出山河的锦绣壮丽。

▲《听雨》

盆栽植物寿命可达一个世纪或一个世纪以上,并可代代相传,被视为家珍。人们对盆景的要求是小巧玲珑,松柏的针叶要短,落叶树的树叶要小,小花、小果的树桩盆景尤令人喜爱。从美学观点看,枝叶间保存一定空隙十分重要。微型森林中树乾下部应保持光裸。好的盆景植物通常是耐寒种类,在冬天不太冷的地方能够整年置于室外,偶尔为了欣赏而移入室内。在日本,人们通常将盆景置于起居室的壁龛或小桌上陈列,然后放回室外的盆景架上。

▲《生命礼赞》

好的盆景,选择盆景容器也很重要,一般是陶器,外面上釉或不上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八角形或花瓣形等,盆底有一个或数个漏水洞。盆与景的配用,大小比例要恰当,色彩要协调,形态要相称,选盆要依造型和植物种类而异:如大树桩用盆肯定要配大而深厚的,且用方盆显得棱角分明,庄重大方;微型盆景则用盆小巧精致;山水盆景等应用浅的长方工椭圆形且色泽较浅的瓷、石质、水泥、玻璃盆等,以充分展现“烟波茫茫、云浪浩浩”的景观;独栽孤赏性的盆景要相对大一些的盆才行;悬崖式的适宜用签筒盆,可表现出“飞瀑险峻、倒挂凌空”的气概;斜乾式、曲乾式的盆景适于方形盆、圆筒形盆、弧形盆等;扦插和播种,可用木盆。在选盆的过程中,应力求使外形因素与内在含意的配合惟妙惟肖,相得益彰、恰到好处,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若容器为长方形或椭圆形,则不宜把树桩栽在盆的正中央,也不要太靠边,应视枝条伸展的情况决定栽种部位。在正方形或圆形的容器中,树桩要栽于稍离中心的位置,但悬崖式盆景则要把植物栽于悬垂面的对边,盆景经整形后有其正面,展览时正面对著观众。

微型盆景仅5公分(2吋)高,从播种或扦插到展出需要3~5年,寿命可达数十年;小型盆景高5~15公分(2~6吋),需经5~10年以上的培育;中型盆景高15~30公分(6~12吋);普通盆景高至60公分(2呎),3年即可培育成功。野外采选的自然矮化树桩常因不适应环境和底土的改变而栽培失败。盆景应根据种类和根的生长程度每1~5年翻盆一次。移栽时均应剪去部分老根,缩小土团,使树桩总能在小而浅的容器中生长。浇水次数与种其他植物相同,亦可施用液体肥料,整个生长季节都要修枝掐芽。在日本一些地区,盆景行业具相当规模,美国加利福尼亚也有小规模的盆景生产。

▲《夜泊》

二、艺术流派

有人把我国盆景概括为两大派,即南派与北派。以广东、广西等地作为南派,以苏州、扬州、四川和长江、黄河以北的地方统称为北派。普遍认为形成盆景流派,应有一定的标准:

1、作为盆景的树种,应具有地方特色,如扬派的黄杨、雀舌罗汉松;苏派的三角枫、石榴;川派的金弹子、黄桷树;岭南派的九里香、榕树等。

2、要具有反映流派个性的特殊艺术造型,如扬派的云片型,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川派的悬根露爪,岭南派的大树型,海派的微型等。

3、有独创的造型技巧手法,如扬派的以扎为主,岭南派的蓄枝截乾,苏派的粗扎细剪,川派的蟠扎,海派的金属丝缚扎等。

4、融合树种、造型和技法等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扬派的层次分明,苏派的清秀古雅,川派的雄伟奇突,岭南派的飘逸豪放,海派的自然流畅等等。目前国内不少人根据上述四项标准,把扬派、苏派、川派、岭南派和海派,称之为中国盆景的五大主要流派。但这五大流派并不能概括全国流派,还应有浙派、徽派、广西派、福建派等等。如辽宁的木化石盆景,丹东的树杜鹃盆景,天津的山水盆景,以及北京的桂桩盆景,山东各地的屏风式树桩盆景,都可以作为盆景艺术的一个分支流派。

▲《夜深沉》

三、盆景形成朝代及其历史发展

对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认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证据就是在陜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划。所绘这一盆景和现代盆景非常近似。另外,在故宫博物馆内保存一幅唐代划家商立本绘的《职贡》图,图中有这样一个划面:在进贡的行列中,有一个手托浅盆,盆中立著造型优美的山石,这和现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进贡的行列中,还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这些划面足以证实在唐代盆景已经形成了。

盆景是文化艺术,其发展的快慢与当时政局是否稳定,经济繁荣程度密切相关。当人们处于兵荒马乱、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时候,哪有心思欣赏盆景呢?盆景在封建经济发达的唐代,以及后来的宋代、明代及清代前中期发展比较快,并有关于盆景的论述和书籍问世。在唐代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经济衰退,盆景艺术当然就很难发展了。元代统治阶级崇尚武力,不重视文化艺术;清代后期统治者更加腐败,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国力衰退,民不聊生,盆景艺术的发展相当缓慢,甚至还遭到破坏。

▲《犹忆黄山别离情》

四、中国盆景在世界

(1)起源于中国的盆景艺术,在唐朝末期宋朝初期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后在日本发扬光大。日本子叶大学岩佐亮二教授著《日本盆栽史》中证实,日本的盆栽是由中国传入的。我国唐朝时曾以盆栽称呼盆景,现时日本的盆栽与我国的树木盆景大同小异。

(2)本世纪初盆景又从日本先后传到美国、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后继续传播。年以来;我国盆景在世界各地参展和销售,对世界盆景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目前盆景已遍布五大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品。年全世界性的盆景组织——《世界盆栽友好联盟》诞生,它的成立有助于盆景艺术在全球的普及与提高。

(3)盆景艺术的发展和经济发达程度、人们的文化素质以及生活是否安定密切相联。当前世界盆景以工业发达的日本、西欧、美国,尤其是美国盆景发展速度比发展中国家要快得多。

来源:中国网,作者佚名,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进入

第一旺财树,罗汉松镇宅、玩赏两相宜!

栽一棵神龙木,镇宅护院、满庭清香!

家有黄杨树,世代出栋梁

盆景、房子、财富......

最保值升值的十大盆景树种

大拖根,太美了!

豪宅“标配”的四大树种

玩盆景,大师无技巧!

玩盆景急不来,放养很重要!

雀梅王

盆景就是这么贵!

玩盆景,有钱也不要任性!

罗汉松的风水作用,信不信由您

盆紫藤,一百位贵人

开门红!

时(石)来运转!

这种树在乡下遍地都是,做成盆景却价值不菲

玩盆景,也要趁年轻!

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经典)

以根代干,绝了!

半俗半禅半随缘,半聋半哑半糊涂

秋天里的盆景,美到骨子里

价值几百上千万的盆景,能入您法眼吗?

荒皮老树

男人与盆景

高杆松

蟹爪垂枝

雄霸天下

登天有梯

父爱如山

这盆景,令女人也爱得痴狂

第一旺财风水树——罗汉松

树再老,根在脉动就是希望!

临水而生

盆景放养

斜树难倒,生生不息!

长相厮守相伴一生

好想有一个盆景园

大跌枝,太美了!

竹能医俗,石最可人

弄舞

盆景与风水

将军把门家宅安宁

岭南盆景珍藏版丨一路盆景一路

岭南盆景分享最有价值的盆景文化

盆景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eng08.com/aytzyj/18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