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电子书的读者在逐渐增加,但还是有很多人对纸质书依然不离不弃。不可否认的是,纸质书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一方面纸质书使阅读有舒适性,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纸质书本身的设计给读者带来的艺术享受,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情感体验。书是我们能捧在手中的故事,并且能将它随身携带,这也是让它们弥足珍贵的原因。那么,在电子图书流行的今天,我们是否还会对电子图书产生这种情感体验?01为什么纸质阅读很重要?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回忆某本书籍中的内容时,会首先回忆起它在书籍当中所处的位置,大概是在书籍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部分。当你拿起一本曾经阅读过的书籍时,能够很快地找到想要寻找的段落,这正是因为“思维地图”的存在。虽然电子读物的经济与便利是大势所趋,比如说一本小小的电子书可以容纳上百本书籍,比如动动手指下载一个读书软件,无数免费的电子书就可以轻松地装入手机。然而,电子书的虚拟性使得“思维地图”很难建立。当然,电子书为我们带来了便捷,而这种便捷性,往往又是它的缺点所在。电子书更易获得,阅读起来也更为便利,这反而使很多人很难潜心阅读。比如说,在我们工作当中,凡是遇到重要的文件,都习惯打印出来一份。因为纸质版的读物能够给我们提供一种真实感,而这种真实感又能够引发安全感,使得人们能够静下心来。然而,纸质书的优势仅仅在于它美好的阅读体验吗?可以说纸质书能够带给人们物理存在感。同时支持读者随时翻页,所以它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书籍的故事情节在大脑里绘制出“思维地图”,也就是说读者能够将内容与其在整本书籍当中所处的位置联系起来,从而帮助我们更能便于记忆和理解。可以说,如果文章的分布能以空间呈现的方式表现在思维之中,那么这对阅读理解很有好处。另一方面,纸质书可以触摸到不同的纸质,不停地翻页,闻到油墨的香气,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对于文字的理解。千百年来,书籍都是人类文化的标志。然而,时过境迁。互联网的出现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如今出版的图书在复印之前肯定都以某种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即便是前人留下的大量印刷和文字遗产,也已经找到了全面数字化处理的可能性。就好比,我们早已习惯了用电子邮件代替书信沟通,也早已习惯了通过手机屏幕读取新闻。一本纸质书可以保存数百年,但电子媒体可能在短短的十年之后就难以读取。计算机硬件的日新月异,为电子媒体的使用寿命带来挑战。其实,书籍之所以受人尊重并不是作为实物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文本和思想。我们需要认识到书籍的意义,如果书籍存在的理由纯粹是承载文本,那么它们的消亡指日可待。02纸质读物的文化和艺术价值那么,回归到书籍的根本——“文字”本身,相比数字时代的电子读物“编辑”,“保存”的干净利落,纸质媒介的读物其实要复杂得多。比如说,许多当代学者不再只是关心书页上的文字,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