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上数三代,温江陈氏都在盆景一行。传到陈志贵这辈兄弟姐妹7人,每家都有一个几十亩的盆景园子。这一行干了34年,陈志贵的手上出了不少精品盆栽。
但就算经验老到如他,也有失手的时候。15万收来的老桂花树,培植土壤,移栽园中。五年后,老桂花树一口气熬不过,“撒手人寰”。陈志贵心疼得要命,又舍不得丢掉,索性做成茶台天天看着。
文
严青青
图
蓉漂团队
96编辑器备二两小酒,待射灯放光,川派盆景大师陈志贵一天最幸福的时刻到来。夜幕降临,园子里数三百盆景被射灯照耀,他一个人慢悠悠地在园子里逛着,像秋收的农夫一样望着自己的“稻田”。兴到深处,他常会喜滋滋地来上两口小酒,“那滋味,简直不摆了”。
陈氏庄园,总占地不过一二十亩。与温江众多占地上百亩的园子不同,园主陈志贵自年建园开始,在这两块还算宽阔的土地上定下了走小而精的路子。精品大树、古老树桩,一个园子里能找到数十件精品,彰显的更是园主的水准。
距离陈氏庄园十公里,便是陈志贵老家寿安所在地。年,国家将土地承包给个人发展第三产业时,父亲陈开钦做了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承包生产大队24亩土地,专做盆景艺术。一时风光无二,盆景远销海外。
川派盆景传承人陈志贵
但在这之前,陈氏家族在温江的盆景历史,早已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末民初,寿安花农陈友松、其子陈树山、其孙陈开钦的桩头‘掸拐法’成为川派盆景蟠扎名派之一。”往上数三代,陈家都靠盆景为生。
家传手艺在前,陈志贵自小在苗圃里长大,满目所见皆是垂丝海棠、紫薇、银杏。冥冥之中,家里兄妹七人也全都接下了这门祖传手艺。
陈氏庄园的小路
小小一盆景,将几百年演变而成的山石风光融于一身。它是山海之间的微观缩影,手艺人要用数十年时间养护方成作品一件。子承父业,等到年,陈志贵年满16时,他从中学生变为了一名盆景手艺人,成为了众多师兄弟里的一员。父亲对于上门求学者有求必应,20多亩的园子里,徒弟们源源不断,慢慢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盆景职业体系。
每天清晨,工人们浇水修枝,都由陈志贵分配。他做管理,也做苗亩的病虫害防治,两年后,独立带徒弟教学川派盆景便已不在话下。
温江郁郁葱葱十万亩花木,潜藏着成百上千个盆景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派盆景在这里兴盛,也在这里传承。
起初,陈志贵并没沿着父亲安排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年,年满20岁后他决定不在父亲手下打工。当时温江苗圃早已遍地开花,他“赚票儿”的梦想也跟着开花。云南的大型绿化工程被他接手,他就在两地奔波赚中间价。
不过好景不长,九十年代后期他的生意宣告失败。尤记得当年《创世纪》很火,他买了张碟熬通宵看完了剧。这是一个极有仪式感的时刻,在生意溃败之下,陈志贵找到初心,开始一心一意做手艺。
当时川派盆景仍是规则式风格,逢弯出枝已是既定套路。后来,一次去上海送货,他亲眼看着客户锯改了盆景的枝丫,反而卖了更好的价钱。先机从沿海地区的审美中发掘,陈志贵迅速地回到四川,望着自家的园子,对着师傅们喊出,“改!”
陈志贵修剪枝丫
这就是现在流行的自然式盆景。保留传统川派盆景的魂,在身法造势上顺遂树的长势而来,陈志贵尝试了当时人所不敢之事。不知不觉中,这种风格开始在苗圃蔓延开来,成为一种趋势。
功夫手上过,做出精品从来都不是一日之功。下午四点,日头不减,晒得人头顶出油,但罗汉松和金弹子都还热闹着。陈志贵熟练地扯来水管,给了园子里的宝贝一个凉快。雀山罗汉是他养了30多年的“女儿”,近两年才初步成型。陈志贵老父亲一样的眼神看着罗汉松,笑嘻嘻地对《蓉漂》记者说:“园子里数得上名号的盆景,年纪都比你大哦!”
如玉嫩叶
树桩盆景能出落成模样,不出二三十年见不到成效。有时候他像农户,面朝黄土背朝天;有时候他又得做诗人,意境全在盆景山水上。但有一个角色始终没变,那就是如父亲一样呵护着满园宝贝。
三十多年前,陈志贵打定主意养护雀山罗汉时,脑海里就有了它“长大成人”的大概样子。恍然几十年过去,养护、管理、修剪补盘,盆景过些火候即要养成,陈志贵的年纪也大了。
功成,售出,朝夕相处的孩子“出嫁”,陈志贵的使命告一段落。二两小酒喝进嘴,成就感和失落感交叉,他的眼里既有因生存压力减少的欣慰,也有少了“孩子”陪伴的不舍。
四月份的天气,白昼一天天变长,盛夏的来临提醒着陈志贵,温度和蒸发量都在日渐增强,院子里的盆景得勤加浇水。
新一轮的培养还在路上。一块地里的罗汉松还在生长,土堆沿着根部形成了小山丘。这是每隔三年挖土移栽所成。
陈志贵好古树,山间收古树移栽至园中,等到有缘人看上便转手售出。树木移栽是必备功课,根系过大不易存活,陈志贵得剪粗根培植细根。
但就算经验老到如他,也有失手的时候。15万收来的老桂花树,培植土壤,移栽园中。五年后,老桂花树一口气熬不过,“撒手人寰”。陈志贵心疼得要命,又舍不得丢掉,索性做成茶台天天看着。
大自然落盆成诗
沿着桂花茶台往外看,落地窗给了园子盆景一个绝佳的观景点。罗汉松冒出花蕊,他需要一颗颗掰掉,保证树枝营养。针柏郁郁葱葱,飘逸的风格是他在自然界里寻来的灵感。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陈志贵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看山看树。他把自然中的神来之笔,移至一盆之景。盆中山水皆有,渔夫撑船而过,对岸老树垂叶,微型的人间百态尽显于此。
陈志贵打小就接触到盆景,按正式入行算起至今也有34年光景。他并不觉得做这行有什么难度。头年做大弯造主干,次年做枝干盘枝丫,棕丝发挥蟠扎作用,粗拉细剪,年年拆换即可。“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有些枝丫长不出来,我还可以嫁接啊。”树身削一个刀口,树枝皮接皮,纹路对纹路,包一层薄膜固定,长出来的新枝就是他需要的样子。
技艺越往上走,陈志贵越觉得这门手艺没什么难度。掌握植物科属习性,好好养着就行。难倒他的是一件作品的立意,相较于实打实的几十年养护蟠扎,意境显得有些虚无缥缈。但就是如命题作文一般给出一个立意,往往让他掏空心思。
庭院郁郁葱葱
每每这时,心烦意乱,他得“来两口小酒,整点音乐”,等心境平复或许才能生出一丝灵感。陈志贵读书不多,对于意境这种不可捉摸的东西,他也是从诗词书画中慢慢浸润出了感觉。
山水盆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如此。盆器培植的合欢树,羽状复叶纷纷扬扬,两棵红枫枝繁叶茂。砂积石切割成山,水泥粘粘定形,内藏泥土养护树根,表层覆上青苔。茅草屋、流水景、红枫秀、登山人,十年培植合欢树,五年景成“茅草屋”,时光积累的韵味款款释放,陈志贵品其玄妙,如饮陈年酒酿,回味悠远绵长。
日复一日,陈志贵望着自己的一方园子,一站四五个小时,对着树木做蟠扎。心头慌的时候,他就坐下来,又把音乐放着,喝点小酒。感觉味道对了,他马上起身改动。觉得“整巴适了”,他就端着酒杯,看着山石树木,自饮自乐。
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他就把射灯打开,嘴上叼起一支烟,在园子里看树的意境。长夜如水,一方盆景园,他穿行其间,寻自己的滋味。
蓉漂人物问卷
陈志贵
主营方向——川派盆景
Q:你最喜欢的一道成都菜?
A:水煮肉片
Q:你最喜欢去成都哪个地方?
A:百花潭公园川派盆景博物馆
Q:你最钦佩的人是谁?
A:老前辈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有文化,对诗词书画感兴趣
Q: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A:比较平和,好好把川派盆景尽自己能力地发展下去
Q: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是什么?
A:《创世纪》,从失败中滚爬出来
Q: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A:出去写生,看大自然的风光,看各大名山
Q:如果重选一次,你会选择做什么?
A:还是这个
Q:如何用一句话形容成都?
A:生态,居家好地方
Q:如何用一句话形容自己?
A:痴迷于盆景,就喜欢这个,虽然没有卖掉,就每天都很高兴
往期精彩回顾
编者注:本文系原创,严禁转载。蓉小漂给作者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