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孩子,从小带到大,从牙牙学语,到蹒跚走路,再一步步走进幼儿园、小学,这期间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努力,相信只要是自己带孩子的家长,都会有说不完的感慨。要说写一篇心得体会真的并不难,难的是要把孩子培养得更优秀,难的是我们放下腼腆站在讲台上为大家分享一下生活育儿经验。
我家孩子在小学阶段被其他家长称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是“来报恩的孩子”。小学学习成绩还不错,在升入小六之前,连续五年在班里任班长。做班长确实比其它同学多上许多事情,有些家长一旦升入五六年级怕耽误学习,就不再让孩子担任班长,但我们没这么做,做班干部,协助老师处理班级事务,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还是非常锻炼人的。五年级毕业季,班主任让在家长会上发表一下个人的育儿心得,于是写了下面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为我们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科学、快乐的成长空间。夫妻之间的相互尊重,长幼之间的关爱和互敬,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我们不能把工作中的烦恼和不愉快带进家中,带给孩子。生活是琐碎的,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在家里吵架红脸也有发生,即使吵架请不要摔打东西更不能打人,学会控制。
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爸爸妈妈共同分担家务,当然也不要落下孩子。平时孩子上学写作业没有什么空余时间,我们就规定周六周日是孩子做家务的时间。把时间安排好了有规律可寻,就不用想起什么就让孩子去做什么,现给孩子安排家务,形不成习惯,往往会让孩子学会为做家务的事情而讨价还价。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自制力很差,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身边的人都在玩手机看小视频,时间一长孩子也非常喜欢看小视频。但我觉得看那东西就是在浪费时间,对孩子更是没一点好处,所以我手机上从不装这些小视频软件,发现孩子这个行为也进行了及时制止。提醒家人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刷小视频,再有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自己休息的时候带上孩子一起,还能顺便沟通一下一天的在校学习情况。(我们家上下班作息时间比较规律,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这个问题。)让她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看小视频。周六周日时间宽裕也不要让手机占用孩子太多时间。只要形成了习惯,让孩子的时间被其它更有意义的事情占满,她就不会再想着小视频。
二、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1、做事情分清轻重缓急,注重时效性。
学会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以我家周六周日的时间安排为例,除了周六下午的美术课,其他时间孩子自己安排,不要让孩子只学习,该玩的玩。如果孩子玩的时间过长,我们提醒一次两次,不用再多提醒,到检查作业时或到晚上了还没写完作业,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自己的学习休息时间安排提出意见要求。提出口头批评教育并把下周休息学习的时间由我们来安排,限制一部分自由休息时间。这样几次下来,如果孩子想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就必须先把自己的学习安排好。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
平时在家沟通交流的时候,我们会根据谈话适时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比如,她是班长平时协助老师做一些工作,感觉自己很忙。这时我们会和她分析作为一个班长要有组织能力,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做,比如统计作业、发书本,比如打扫卫生,可以把老师分配的任务再交给各个小组长,由小组长分别负责,班长负责全局并保证各组完成任务。这样既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又不会让自己忙的不可开交。有什么事情要提前和大家沟通并做好后备工作,比如,一项工作本来让同学A负责,如果同学A临时有事不在,不用事事都自己去完成,有时候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完成多件任务。这就需要临时在同学中选出一位可以替代A完成任务的同学。这些事情平时多注意,久而久之会形成好习惯。
在家做事情,我们会和她分析事情的轻重缓急。两件都是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但根据重要性和时效性要有先后之分。每天有一米阅读,晚上8点之前完成,下午回到家第一要做的就是完成一米阅读,然后再写其他作业。早晨吃过早饭还有点时间,她会坐沙发上看书,但我们会要求她先把自己穿戴整齐,水杯中倒好水,再有时间可以看会书,不能把两件事情的顺序颠倒,临出门了再手忙脚乱。时间长了,这种按轻重缓急来安排工作学习慢慢会形成习惯,虽然现在还是需要我们不时提醒,相信以后她可以自己做的很好。
在学习习惯上,比如做试卷,有问题先放一放,接着做下面的题目,直到整张试卷都完成了,回头再看不会做的几道题,查资料,问家长。养成不要一有问题就问一有问题就耽误时间坏毛病。集中解决问题,做事情讲究方法和效率。
2、要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向家长求助,问一些事情应该如何处理时。我们一般是给孩子先把问题分析一下,问她认为该怎么办。再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最后如何去实施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做,做的好与不好,结果如何我们后续会再关心一下。让孩子对自己做事情有信心,如果出现问题就再帮忙出注意想办法。
教会孩子有想法要勇于说出来。说出来别人才会知道你是怎样想的,才会在合理的范围内考虑你提出问题的可行性。比如这次学校运动会,孩子说运动会她得在广播室放音乐,不能看比赛,以前的运动会也多是在广播室没办法参与。我们就让她把自己也想看运动会的想法告诉老师,如果能做到两全其美,老师会给他们解决,如果广播室离不开人,那作为广播室成员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全校放好音乐不出差错,这项工作也很重要,以做好这项工作为首要任务,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运动会。放学回到家,孩子说她去看运动会了,也没耽误放音乐,老师把音乐调整成循环播放,不用一直看着。我们就顺势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沟通带来的好处。
3、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选择
孩子小的时候形成了依赖的习惯,什么事情都是问家长,比如:穿什么衣服,买文具要哪个等等。现在正在慢慢改正,让她自己选择。无论选择是否合我们大人的心意,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尊重她的选择。
三、学会用文字和孩子交流
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可忽视文字的力量。家庭生活学习教育过程中,做家长的难免急切焦躁,甚至在发现孩子明显犯错却不承认错误的时候更是上火发脾气。这时往往会语言过激或干脆开打。事后往往后悔自己的冲动却又拉不下面子给孩子说软话。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件事情冤枉了孩子,孩子眼泪汪汪的承受了我的一通训斥,最后才说出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样,她没有犯那错误。刚训斥完拉不下面子道歉,反而坏说孩子没把事情说清楚,这一通教育是为她好。事后越想越觉得自己做的不好,于是给孩子写封信给孩子道歉,说明妈妈是爱她的,请求她原谅妈妈的过错。第二天孩子收到信又哭了,是开心的哭,还和妈妈拥抱和好。
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时候用文字比用语言更方便有效。因为文字和语言相比,语言比较羞涩,有时难以启齿,文字比较含蓄委婉,更利用我们和孩子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沟通;与暴风骤雨式的训斥相比,用文字,不仅顾及了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被孩子接受,也让她能够真实地触摸到父母对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