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日报.3.25版面
⊙张旭/文游斐渊/图
仲春时节,暖风醉人,正是红花继木盛开的季节。
一走进南靖县和溪镇坂场村,沿路两旁葱郁的苗木丛中,远远地就能认出它红彤彤的样子。近瞧,在枝叶间抱团生长的花瓣,丝丝飘逸,张扬地装点着春天的姿色。
花农李清标正在自家地里忙着打包、装运红花继木苗。“这一批货有三万株,运往浙江做绿化用。”从装在杯子大小的塑料盆中的小苗,到根据订单要求修剪成特定规格的成品,红花继木以各种形态,成为坂场村的畅销品之一。
除了红花继木,全村还主要种植有杜鹃、红叶石楠、茶花、罗汉松等多个适宜城市绿化的花卉苗木品种。忙碌,是坂场村田间地头的常态,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货车往来于这条花卉长廊。用村书记李扬山的话说,“村里没人闲着,70多岁的老人都在地里干活。”
发展特色花卉苗木产业,是坂场村近年来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出的一条致富之路、发展之路,现已发展成为集种植、销售、物流批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村。
目前,全村种植花卉苗木有多户,种植面积多亩,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并辐射带动全镇14个村花卉苗木产业振兴发展。
种植户打理花田
修建成球状的红花继木
打包红花继木苗准备出售
网格长吕永山(左)对种植户进行指导
“啪!”在坂场村村部,当背景板的灯一开,一幅长长的绿色版图便展现于眼前。这幅亮眼的航拍图不仅是村容全貌的展示,而且还是一幅全村党建网格化示意图。
它将全村划分成7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和4名网格员。每个网格的人口数据、人口情况、花卉苗木品种及种植面积都清楚标注。“网格长都是村里的党员,他们负责指导、带领村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李扬山表示,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坂场村党支部多年前就建立党员示范挂钩帮扶制度,设立13个示范岗,每个示范岗配备1名党员,挂钩帮扶15至20户种植户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并要求党员主动到挂钩户家中、田中,在种植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服务。“我们把会议定在现场、党课讲在田间、学习设在基地,让‘党建引领致富’不再是一句空话。”
村干部讲解网格化管理
花卉苗木营销展示中心的日常维护
花儿与少年
杜鹃花开人欢笑
为打造现代化的特色花卉种植,坂场村成立了漳和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合作社统一采购或主动联系客商上门采购的方式,帮扶种植户销售花卉苗木;通过与闽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成立博士工作站,定期邀请专家现场讲课、田间指导,用科技带动产业升级转型;依托花卉苗木营销展示中心,在村主干道旁建立13个村级党组织驻点站,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销售抱团、科学发展,打响和溪花卉苗木产业区域性品牌。
目前,和溪镇种植花卉苗木面积超2.6万亩,年销售额超10亿元,并带动6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谱写了和溪镇乡村振兴新的篇章。
彩绘装扮村庄美
放学的孩子们
富美新生活
新建成的小公园成为村民休闲新去处
村里革命旧址旁的老榕树,记载着一段英勇的抗战故事。百姓腰包鼓起来,环境也要美起来。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坂场村深知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二者间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去年,村里投入多万元进行了人居环境整治。3公里的主干道亮化工程,让进村的路更敞亮;近千平方米的彩绘上墙,装点了房屋外立面;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变身休闲广场、小公园……从外地回乡的村民无不感慨,“家里变化真大!”
新的一年,致富与变美,仍然是坂场村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打算建设一个高优品种花卉苗木培育产业园区,带动全村进行产业调整。还打算依托革命旧址,打造纪念馆,建设文化讲堂……”提及未来的计划,李扬山的话语里满是坚定与期待。
版权声明:
视觉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