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一学生读朝花夕拾有感,书心得朝

阅读点燃梦想,经典丰盈人生,书香提升境界,使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全体阳明人的共识。

学校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为主题,通过建设“红色书屋”“勤学书斋”与班级图书角、营造浓厚书香氛围、推荐优秀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活动中,各班组织阅读推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阅读讨论会、诗歌朗诵、名著思维导图制作活动等,学生积极参与,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现推出部分阅读活动成果。

“朝花”新识——读《朝花夕拾》有感作者系赣州阳明中学七班冯思源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读罢《朝花夕拾》,那个隐身于作品背后的大写的人越来越清晰、立体,仿佛从一个时代穿越到另一个时代。

我看到了少年鲁迅与猫结下的“仇怨”,看到与阿长温情的过往,看到百草园的鲜活与充盈,看到三味书屋的枯燥与深沉……鲁迅从一个青涩的少年一点点成长起来,成为出国留学、弃医从文的勇者。

鲁迅先生自己所说,他所写的,不是“带露折花”,而是在成年后怀想往事,是“朝花夕拾”,是清晨鲜嫩美好的花,到夕阳西下时捧起,芳香淡了,但回味幽长。

我始终相信,鲁迅先生的笔,是一把公正的铁剑,刺穿封建社会的虚伪,划破“正人君子”的皮囊,这也正是他擅长的。就拿开篇的《狗·猫·鼠》来说,猫的形象为何会是欺负、玩善弱者、媚态十足?它喻指的是那些谄媚、虚伪的权贵,就如同无辜纯朴的人像隐鼠一样弱小。

鲁迅的文字更是可笑现实中的一根警醒之针,让荒谬的谎言血流不止。

《父亲的病》里,两个“名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嘴脸被鲁迅刻画得淋漓尽致。对患者的冷漠无情、见死不救,离奇的药方看得人揪心,“郭巨埋儿”的孝道、父亲的严苟要求,都是在为虚伪的封建社会添柴点火,散发出更加令人生厌的黑烟。

我也相信,鲁迅先生笔下流淌的文字,是一捧澄澈的清泉,冲洗掉人心的肮脏污浊,还来一颗赤诚天真的心。

他笔下的长妈妈,一面是粗俗好事,切切察察;另一面却是温柔细腻,朴实纯良。阿长谋害了鲁迅的隐鼠,却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eng08.com/ajyzyj/45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