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村孩子的回忆父母用最寒酸的新

我是一个标准的“80后”,出生在鄂西北的一个偏远小山村,村子虽小,但山很大!您只要知道我们上小学要走20多里的山路、上初中要爬山涉水步行6个多小时就了解了。多年后我曾远远地眺望那条走过无数遍的山路,我都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在想,那时候怎么就没觉得累呢?我知道那跟毅力无关,力量只来源于同伴们的欢声笑语以及回家的迫切心情。就是这样一个小山窝,承载了我大部分的童年回忆。可是现在的我已近中年,关于童年的记忆其实早已蒙尘,真正留存的不过是过年时的一些片段。儿时过年的一些场景,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每每回想起来,总感叹父母的伟大:他们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新年,教会了我生活。我记得每年过年家里都要杀一头猪,杀猪匠总是那个胡子拉碴的老头,他后来活了多岁。其实我对杀猪本身的兴趣并不大,我真正感兴趣的只有两样,放鞭炮和烤肉。点炮子基本上是我的特权,谁跟我抢,我就哭给谁看!我会偷偷跟杀猪匠要一点点瘦肉,再趁大人们不注意去厨房拿一点点盐抹在瘦肉上,然后拿去炭火上面烤。我的这种做法是不被允许的,大人都说这样吃不卫生,我知道他们是怕浪费。实际上最后被我烤得黑乎乎的肉也都被我喂给了家里的“阿黄”。看着他一口吞下的样子,我就很怀疑我烤的肉真的好吃。嗯,这可能是小时候期盼过年的最直接原因吧!过年会杀猪,然后就有肉吃!当然除了新年的那几天顿顿有肉,大部分的肉都被腌制之后挂起来熏干了,平常也就三五天才能吃上一顿。过年前还有一件特别期待的事情,我几乎天天都会问母亲:“舅舅什么时候回来?”我知道在外打工的舅舅每年回来都会给我买很多很多零食,虽然大部分会被母亲藏起来,可我知道总归是会给我吃的。我还记得从我小学3年级开始,我就被迫承包了家里的对联,我知道我的字是拿不出手的,可是父亲非要让我写。我们那边过年贴对联也不是只贴大门,只要是有门的地方都要贴,就连猪圈、鸡笼也要贴上“六畜兴旺”“鸡鸭成群”的横联。为了不让自己太丢脸,在练字方面我下过很多功夫,不过现在也都荒废了。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大门上贴的门神是“张飞关羽”“秦叔宝尉迟恭”,父亲会给我讲他们的故事,听得我热血沸腾,幻想着以后能做他们那样的大英雄。我一般是不期盼除夕夜的,虽然母亲会给我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并给几块钱的“压岁钱”。可是衣服永远要大一号,布鞋永远要小一号。解释曰:“布鞋撑一撑就大了,衣服等你长高了还能穿!”结果就是,到衣服鞋子合身合脚的时候,往往都已经很破旧了。不过,有新衣服新鞋子总归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我其实不想提什么压岁钱!因为揣不了几天就会跟亲戚们给的红包一起被母亲“代为保管”。关键是我们那个山旮旯里面连个小卖部都没有。还有一件事情,小时候没有意识到,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小时候为何那么期盼过年:他们不那么忙的时候,我才能更安心地玩。平时都在地里忙活的父亲,会难得休息几天,没电视时他会给我讲连环画,后来有了电视,也不会吝惜让我看。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大年初一,早上在大伯家吃饭,多贪了一小杯“甜酒”(红酒),然后就喝晕了,现在都记得我抱着我家阿黄骑在它背上喊“驾驾驾”,然后彻底把自己弄醉了。结果很“严重”,那时候《西游记》刚在我们那里播出,他们都在那里看,就我躺在床上哭……那时候,我就发誓,以后再也不喝酒了!《西游记》剧照我醉酒的那次,向来严厉的父亲并没有教训我。我知道,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他才会这么纵容我,只有过年的时候,他才会有时间陪着我,才会在我喝醉酒的时候跟我讲外面电视中的情节。之后就没什么特别的了,也就是相互串门拜年。能记清楚的好像就这些吧,好像就是父亲去世之后便对过年没感觉了、对鞭炮没兴趣了、对红包不期盼了。如今,3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我的童年,虽然苦多于乐,但哪怕是那一丁点的快乐,也伴随了我这么多年。忙碌的父亲在过年时少有的陪伴也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他从没逼过我学习,也不去跟我讲大道理,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让我找到了学习的动力,让我后来得以走出大山,在城市里落脚。这一点,当年对我的期望不过是“读个初中”的父亲可能根本不会想到。有个词用在他身上可能不那么贴切,身为一个地道的农民,他或许都不知道“循循善诱”的意思,只是他却一直做着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来,他陪我过的那些可以说很“寒酸”的新年实际上赋予了很多深层次的教育意义,他们有意无意中教会了我生活。年画中的英雄人物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隋唐演义》和《三国演义》连环画成了我的启蒙书籍;杀猪时对每一块肉的珍视让我自小懂得珍惜粮食;书写对联给我带来的表现欲让我更高地要求自己;而母亲教会我的,在我看来也是一个男人最应该具有的品质:节制,生活要有节制,享乐更要有节制。现在的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儿子,我常常问自己:“你能像你父亲那样给他留下如此珍贵的东西吗?”说实话,我心里是没底的!相对而言,他真的是太幸福了,有人宠、有人带,有玩不尽的玩具,更有变着花样为他做的各种美食。他的问题不是想吃什么没什么,而是不想吃什么就可以不吃什么。我给了他太多的节制,就连过年的时候,也不敢放纵,因为我知道他今后将要面对的可能是数倍与我的竞争压力。我也不知道他稍微大一点了是否能跟我当时一样期盼着过年,但我从身边一些小孩对过年这事儿的态度上就能做出大致的判断:他们可能是不会那么盼着过年的。对他们来说,过年可能更多地意味着并不理想的成绩单、做不完的寒假作业、上不完的课外辅导班。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们出生在这个年代!“考试机器”也好、“教育工厂”也罢,时代赋予他们的东西,总归是要他自己承担。身为他们的父母,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是尽力给他们留下一些难忘的画面。我在想,若干年之后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我的儿子能在过年时想起我、想起我给他带来的快乐,我也就此生无憾了。但我知道,这其实挺难的!您说呢?算了,不想那么多,先陪他过好当下这个新年!——END——专注早期教育,分享育儿心得,我是神逗奶爸!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yisheng08.com/ajyzyj/43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