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第一桶金》这本书,我是在一次出差往返的航班上看完的,很多翻译的国外投资书籍读起来很生涩,这本书则完全没有,整个阅读体验是纯粹和喜悦的,回来后,又找了个周末,花了两个小时写出这一篇阅读感受,收获颇多。
这本书记录了巴菲特从0开始,到赚到人生第一个1亿美元过程中,几乎所有值得一提的投资案例,而且作者对逻辑线进行了清晰的梳理,还有自己的点评,是想了解巴菲特投资体系的一本不错的入门书籍,译者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杨天南先生也是投资界翻译的一把好手。下面是我的阅读感受。
1.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亿美元,这一年是年,巴菲特48岁。
我刚毕业的时候,夸下人生海口,定下财富目标:30岁万,40岁0万,50岁1个亿,如今正走向40岁以及40岁的财富目标。
我认为对于一线城市的朋友来说,第一个目标是有点难的,因为一般人大约25岁硕士毕业,想要在5年时间内,累计万的财富,折合每年20万,是有很大困难的,但如果掌握了投资的技巧,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一旦你掌握了适合自己、符合规律的投资体系,第二个目标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因为你的本金会随着工作的提升迅速积累,同时稳定的投资收益率可以让你的财富以远高于自己预想的速度增长。
第三个目标,我认为又会有难度,因为千万级别的资金,和几万块钱的资金掌控起来,难度是不一样的,而且因为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是否还能像过去一样勤勉、谨慎,很明显难度是更大的。还有,到了这个阶段也算是经历了许多投资的“硬仗”,也有过不少的“高光时刻”,难免会有一定的沾沾自喜,而自满则是投资的大敌。
投资是一场伴随终生的修行,功力深浅决定财富的多少。
2.巴菲特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来自一位他喜爱的希腊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这位哲学家警告世人:“那些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
人类的记忆系统是很奇妙的,我们记不住过去特别痛苦的事情,或者说,我们的记忆会选择性地模糊化痛苦的事情,这也许是人类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毕竟如果记忆里全都是痛苦,可能你我早就自杀了。
但是,这种忘记过去痛苦的倾向性,运用到股市投资里面时,就是一种灾难,因为它意味着我们会在同样受伤的地方一再跌倒。
回顾人类历史,泡沫大崩盘的事情过几年就会出现,从最早的郁金香泡沫,到后来知名的南海泡沫,08年金融危机,再具体到中国股市,08股市大崩盘,15年股市大崩盘,每一次我们都会告诉自己,“这次不一样,因为……”,下次你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要训练自己条件反射般地进入到警惕状态,没有哪次不一样,不一样永远都是借口。
看看今天中国的股市,创新药被炒上了天,因为“赛道好”,互联网公司被疯狂追捧,因为“传统的估值方式不适用于现在的新型公司”,多么熟悉的话语,然而,群体性狂热有极强的传染性,我相信要不了多久,大多数人就会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这些公司没有泡沫,有的只是美好的将来。
只是沉湎于梦中的人,不管愿意与否,都终将醒来,而那时面临的才是真正的噩梦。
3.格雷厄姆提点巴菲特,如果他想胜出,就必须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专注”。很多所谓的投资者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