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永新·窝里银的网络精神家园
聚焦民生事传递正能量
永新资讯.永新风俗美食.相亲招聘.房产拼车
商务合作
我的歌词情缘
文/曾范梅
那日,在儿子就读学校的校园里散步,一抬眼,看到一棵罗汉松,造型奇崛又美观,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一细看,发现这是一株进行了人为造型的罗汉松。
园林造型师之前对它进行了艺术化的造型,教师育人要懂得“因材施教”,园林造型师遵循的应该是“因树造型”原则吧!在罗汉松的主干上用钉子钉上了木板使其定型,枝条又用金属丝、螺杆等工具使其凸显更美的姿态。
学校的工人还会经常对枝条进行取舍以及方向性调整,对一些弱小枝条进行修剪。这才让最美的罗汉松展现在我们路人面前。
看到这株罗汉松,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学写歌词的经历。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小学语文老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写歌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深深地喜欢上了歌词创作。但因为自己只是业余爱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凭自己看书及在网上找资料自学,非常迷茫,经常遇到瓶颈,歌词创作也难以得到提升。
幸好在学写歌词的路上,碰到了如园林造型师般的良师——永新县文化馆原馆长吴谷老师。吴老师文字造诣很深,是位写作多面手,头顶多个光环:作家,影视、戏剧编剧,民间文艺研究专家、非遗专家。
而他的作品更是如雷贯耳:他的长篇组诗《奶奶那双手》先后两次由中央外文出版社译成外文在《中国文学》和《人民中国》两杂志于海外发行;他的曲艺剧本蝉联两届全国群星奖;他的戏曲剧本入选全国百强和“汤显祖戏剧奖;他的电影剧本和四项艺术作品获国家、省艺术基金扶持”。在向吴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很有幸地和这位亦师亦友、既严厉又慈爱的如父辈般的吴老师结下了宝贵的师生缘。
吴老师也如一位园林艺术家,以匠人之心费尽心思用他独有的写作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于我,希望我在写作歌词之路能开枝长叶并能如罗汉松般有自己的特色。
在教授过程中,吴老师又非常严厉苛刻,对我习作的要求期望非常高,也对我提出了很多严格的学习要求,这就犹如园艺造型师给要求定型的树木躯干和枝条钉长钉、上木条、扎铁丝,树木在努力生长的同时,自身要经历痛苦的磨砺,方能成长出漂亮的造型!
和吴老师结缘,起于文化馆的一位朋友向我约稿,要我写一首宣传永新的歌词。初稿写就后,我发给朋友,可能没有达到她心目中的要求,但朋友又不好直说,委婉地推荐她们馆里的吴谷老师的
我在禾水河畔等
邀来明月添温馨
你说寻的就是永新爱
你说寻的就是永新情.....
哎呀同志哥
我在永新等你
我在永新等你......
半夜喊魂,喊到凌晨,把稿子发给老师,吴老师回复一句:“基本上把魂喊回来了。”但老师说美中不足的是,歌词第一、三段有点散,主题不集中,过分追求辞藻华美,并不是写得越美越像歌词。歌词还要寻求口语化,还要把歌词写得深沉些。更重要的是把永新一千八百多年源头作词的起点,等到一千八百多年后的今天,这是一个多大思维空间呀!他教给我两句关键词;“东汉就说来永新,叫我城外去等你”和“一等一千八百年,今年你真来永新”,于是再度修改:
我在永新等您
东汉就说来永新
叫我城外去等你
我在禾山顶上等
等得山矮叶凋零
我在禾水河畔等
等得水涸石瘦嶙
你没来
你说不寻风物不寻景
单寻永新风骨永新魂
一等一千八百年
泼墨成书著底蕴
忠义潭中有忠骨
烈妇祠里有坚贞
子和调中有情仇
习溪桥头承信义
黄竹岭上巾帼在
枫树坪里铸军魂
忠勇信义永新根
烈士八千永新魂
今年你真来永新
还让我在城外等
我在禾山顶上等
群峰挽手搭彩门
我在禾水河畔等
三江酙酒醉阳春
你来了
你说寻到永新爱
你说寻到永新根
哎呀嘞,同志哥
我在永新等你
等你,等你,等你.....
注:永新建县于东汉,迄今多年。
这次,老师总算满意了。吴老师还教我他总结写词的心得:“立意越高越好,构思越巧越好,结构越新越好!”还勉励我要多读书,多读经典古诗文,增加文学底蕴。一次反复改稿的过程是一起难得的学习的机会,吴老师给予的指导,真让我受益匪浅!
前几天,我将定稿发给文化馆向我约稿的朋友,这次朋友看后,比较满意了,文化馆还打算把它打造成一首宣传家乡永新的歌曲。真希望这首歌词能谱上好曲,为它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它得以乘风飞翔!
要写出一首好歌词并非易事。我也衷心地感谢我歌词写作路上的引路人——吴老师,他一直引导着我去做一个追梦人,去做一个有文学梦的女性!他更是一位勤勉的园艺造型师,一路为我的文学梦精心塑型,努力让我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与歌词结缘,也与良师结缘,通往文学梦的路上我一直不孤单!
▍作者:曾范梅
▍综合编辑:掌上永新(小娜